- 助力实现中国青年创业梦
客户QQ:13789339
青年人创业的地方

网站首页 > 创业报道 正文

中国样式现代化“美的教育”模式|陈顺林

小海 2023-11-23 14:36:00 创业报道 21915 ℃

279ad103423bc3a080609dccdbca689.jpg

 《花溪孔学堂门口的荷塘》 60cmX80cm   布面油画   2020-2022   陈顺林

                          作品情况:陈展于新加坡文化地标“黑白屋”


与贵州美术现象发起人董克俊的关于“美育”的交流


董老师谈到的“自主水墨”,与我提出的“新水墨”异曲同工。现在绝大多数的艺术家与大众对于中国样式现代化的概念处于混淆与混沌的状态,中国水墨在这个时代应该有巨大的跨越,我感觉到“新水墨”时代,会非常快的到来,我7年前年曾经说:“乡土大写意齐白石的《牡丹》是一把进入中国样式现代化的鈅匙”,然董老师早年间的作品早已经在做“现代化”的探索了。

2016年去巴黎前期我拜访董克俊老师,此前我们相识于网络,或许是学术观点相近,所以在网络上时有交流十分契合。   董老师介绍了他的艺术历程,他不是美术学院科班出身,早年间因为长期生病与绘画成为朋友,并且着迷制作版画,提起笔来一画就是几十年 。他认为,没有进美术学院也不是坏事,反而成就了他的美的探索,从未受束缚。

学院“美术技能教育”

董克俊老师说:“美术学院大多数培养的或许只是“会做功课”的学生,能很好完成工整的作业,然而能完成作业并不能成为艺术家,美术学院是很难让学生成为真正的艺术家。”


重复的艺术教育与官僚化艺术机构

  1978年恢复高考以来大多数时间美术学院盛行着技能培训,比如大学一年级训练素描石膏,二年级分专业,三年画全身人物,四年级毕业创作+阐述,这样的机械模式,能出艺术家也真是万中无一。高中“基本技能训练”到大学依旧是“基本技能训练”,然而学生没有机会得到艺术项目探索或者跟导师一起做某个方向的艺术实践,这种传统无规律的教学模式就是在耽误学生。大学教师待遇出现危机感,因为仅有的工资很难养活一家人,以至于教师“打卡课堂”,学生混混而已的“放羊”模式,学生“成与不成”全部靠自己的努力,一部分变成了所谓当代艺术家,不过是东拼西凑画一些“好看”图像,能热闹一下艺术市场。文化课好学生继续读研,读博,最后专业又上不去,工作后不能做深度研究,也画不出创作。这就是中国艺术教育的缺失,从高中到大学课堂都是反反复复炒“冷饭”。

 陈丹青老师也提到过,“中国的高校专业是难以培育出艺术家的!”   甚至连高校教授也遭到质疑,因为他们都想当领导,但凡能在美术学院任教一定具有博士学位者,但是只有学位而无实践能力与学科研究能力,任人唯亲是地方高校的体制特色,不是某人的弟子就基本上“弃之不用”。

       艺术类高校与民间社会团体成为江湖流派或者群体小团体,当年吴冠中就破口大骂,“这些多数不下蛋的鸡”。那不是艺术本身,他们永远不知道艺术是什么,总的来说,学校、官方画院也只是一个工作,最后要成为艺术家,还是自己的事。


巴黎取经“美的方向”,只为现代化

1999年,董克俊老师去了巴黎。巴黎有很多美术馆和博物馆,世界的文化宝库也集中在那里。从史前文化到现代主义,在巴黎的大半年时光,董老师将整个绘画艺术梳理了几遍。董老师说:”我很关注毕加索,毕加索美术馆我去了多次。毕加索很伟大,他的出现引发了世界美术史的巨变”。

 赵无极也曾这样说:初到巴黎,每天都要去看美术馆,而且看得热泪盈眶。在信息不发达的时代,能见到原作的确不易。我们现在的条件都很好,都有机会见到原作,但是依旧未出现艺术大咖!记得刘晓老师说过,读书时,他与张晓刚,罗中立等每周一都会起早,只为翻看放在四川美术学院玻璃展示柜里的一本《梵高》画册,这本画册每个星期一只能翻一页,他们只能等待一周,所以张晓刚早年潜心研究梵高,学习梵高,是学得最像的一位。

    

“信息时代差”早已过去

80年代是信息决定命运的时代。只要你能见到原作,再花一段时间临摹一张古典主义绘画,或许你就能当上某某协会主席(信息差的时代容易取巧),这就是中国的80年代“当代艺术”,准确地说就是“剽窃的艺术”,从最近的叶永青败诉赔偿案件,就非常明显的时代剽窃后果。文化刚刚起步,百废待兴,时代赋予了很多人机会,但却赋予不了艺术家,赋予不了艺术!艺术不可能一下子长成参天大树,而是需要不断给予与培育,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才能培育出一个艺术家。培育艺术家的概率太低了,而且非常容易培养成为半成品或者是民间的江湖杂耍的艺人。    

作为今天学术型的艺术家,应该有担当,有责任为后代负责,必须对大众进行“美的教育”,让更多的人学会判断,学会审美法则,让真正的艺术得传播。我提到这些时,老师特别认同,说做艺术就应该这样,有担当,有正气,有正能量。 “美的教育”应该普及,即便停留于互联网推广,让更多的人有所了解,那就是成果。董克俊老师说:“以后是互联网时代,艺术与互联网已经开始联姻,你现在不理采,说明你会很快被时代遗弃,互联网艺术传播太快,太迅疾。”

这也是“美的教育”的一种手段,同时也会为艺术带来更多正能量。建立高校与艺术家工作室联合培养制度,以代代相传的方式延续美学,以培养艺术家为目的的教育方式为根本。 才经历新冠肺炎之后艺术传播普及得到空前绝后的传播,这也应了蔡元培先生提出的“以美育代宗教”,美的教育是整个社会的教育问题,而非学校一方所能承担的,我们需要一个新的模式。高校教育与社会机构衔接,如培养艺术类教师我们就与中小学学校衔接。如果培养艺术家我们就与艺术家工作室做培养计划,本科到研究生阶段跟导师制度,淬炼出艺术精英或者说所谓的大家。我们大多数的非遗传承人都是专家,我们的民族遗产与文化也可以融入高校教育,让民族与文化得到挖掘与发展,这就是“美的教育”模式。 


中国样式现代化“美的教育”模式

中小学跨学科相互渗透美育,深度研究模式教学,在边游边学中找到“美”,初高中扎实基本功与游学的眼界开阔。

大学到研究生,以培养方向划分跟进学科项目为依托,社会项目实践与传统师徒结合模式开展探究教学模式。深度研究与创新成果呈现,确定博士的申请与研究方向。


最近发表